中国羊绒网 - 羊绒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新闻 | 国内新闻 | 流行时尚 | 行业标准 | 行业新闻 | 最新技术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最新技术 > 鄂前旗羊绒产业风生水起,因为他们有新技术→
Q.biz | 商业搜索

鄂前旗羊绒产业风生水起,因为他们有新技术→

信息来源:rrrzzz.com   时间: 2021-05-27  浏览次数:28

  绿色草原孕育优质“软黄金”

  ——新方式新技术推动鄂前旗

  羊绒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鄂托克前旗是内蒙古自治区8个白绒山羊保种旗县之一,也是阿尔巴斯绒山羊的主产区之一。每逢“抓绒季”,鄂托克前旗草原上便呈现出繁忙景象,抓羊绒、采集羊绒样本……一幅产业兴、牧民富、生态美的画卷在草原上徐徐铺展。

  “合作社+牧户”让羊绒产业发展有“钱”途

  “身长60厘米、周长92厘米、绒长17.8厘米,编号079896。”在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芒哈图嘎查,阿希格泰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们正在养殖户家中采集绒毛样本。

  工作人员在养殖户家对羊绒进行采样。

  合作社负责人巴拉庆告诉记者,为带动养殖户走上品质化、规模化的道路,今年合作社要集中吸纳一批养殖规模大、品种较优良的示范户。“目前我们已经发展了40多户示范户,共有5000多只绒山羊。我们要用3年时间将示范户绒山羊所产羊绒的绒纤维细度改良到14.5微米以下,争取在下一步销售过程中实现优质优价的目标。”巴拉庆说道。

  合作社帮助养殖户改良绒山羊品种是鄂托克前旗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一项具体举措。对于合作社择优筛选出的绒山羊养殖户,鄂托克前旗政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行标准化示范牧场改造,每户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补贴5万元;对于绒山羊存栏量在1万只以上,有固定羊绒分级打包、储藏库和设备,年销售羊绒在5吨以上的绒山羊合作社 ,一次性给予合作社建设补贴30万元,助推合作社与牧户联动发展,共同增收致富。

  绒质优草原绿生态效益就是收益

  养殖方式的改进和养殖观念的转变为羊绒产业带来“钱景”,可如何在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前提下,让羊的数量更多、羊绒更优、草原更绿?带着这个问题,鄂托克前旗畜牧研究员巴雅斯胡良和他的团队开始研究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所谓光控增绒技术就是在绒毛非生长期时,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四五点利用光控增绒棚进行养殖,控制绒山羊的日照时间,提高其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量,从而增加绒毛产量,改善绒毛品质,同时也能够实现一年产两茬羊绒。”巴雅斯胡良介绍道。

  格其叶乐图家的光控增绒棚。

  昂素镇苏力迪嘎查牧民格其叶乐图是第一批应用光控增绒技术的养殖户,今年是他应用该技术的第十个年头。勤快的格其叶乐图每天将增绒棚内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家里这些“宝疙瘩”在舒适的环境下产出优质“软黄金”。“过去,我们以传统放牧方式饲养时,一只羊身上产七八两绒,现在一只羊身上的绒能达到一斤到两斤,能卖200多元,比过去多了一倍。现在草牧场也得到了保护。在传统放牧时代,家里一半以上草牧场沙化了,现在草场上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牧草。”格其叶乐图滔滔不绝地向大家讲述着光控增绒技术给他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严格按照农牧业经济发展“三区”规划,大力推广生态养羊模式,通过光控增绒技术,实现山羊原绒长度向超长绒型转变,协同提高羊绒品质和产量,力促生态减压增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已经在鄂托克前旗划定的11处绒山羊保护区得到应用。

  格其叶乐图家的草牧场植被覆盖率已达80%-90%。

  巴雅斯胡良告诉记者,“光控增绒饲养户的草牧场每亩地产草量要比传统养殖户多50到70公斤,草的平均高度也高了4到7厘米,这就是光控增绒技术在生态减压增效方面的具体体现。”

  种业科技创新支撑羊绒产业壮大

  西部荒漠草原阿尔巴斯超细绒型绒山羊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的光控增绒棚。

  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种业要先行。为加大优质种公羊推广培育力度,鄂托克前旗规划建设了“西部荒漠草原阿尔巴斯超细绒型绒山羊种业创新创业基地”。近日,基地迎来了抓绒高峰期,3000多只纯正的阿尔巴斯超细绒型绒山羊今年的产绒量预计能够达到8400公斤。“每年基地会向当地养殖户提供200多只优质种公羊,并且从2018年开始,每年定期开展农牧民培训班,让养殖户从思想上认识到优质种羊培育的重要性,帮助养殖户改良绒山羊品种、提高羊绒品质,从而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基地负责人刘占堂说。

  西部荒漠草原阿尔巴斯超细绒型绒山羊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的绒山羊养殖点。

  鄂托克前旗在加强种业基地和科技园区建设的同时,统筹新建光控增绒棚、中心配种站、畜群点输精室等设施,配套绒纤维细度检测仪、自动化体重测量等设备,扎实推进鄂尔多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鄂托克前旗园区建设。并且按照相关要求,由鄂托克前旗现代农牧业新技术推广办、畜牧工作站、蒙古高原绒山羊高效养殖研究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组织,对接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成课题组,大力开展绒山羊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做好科技创新成果复制和推广,不断增强科技对羊绒产业的支撑力,强化种业基地和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手里握着优质绒毛,眼底尽收绿草盈盈。“抓绒季”里“软黄金”价高质优销路广是养殖户的真切期盼,绿色健康可持续也成为了羊绒产业发展最靓丽的生态底色。58万只优质绒山羊在蓝天碧草间茁壮生长,每年向市场输出320吨优质羊绒,鄂托克前旗羊绒产业将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上行稳致远。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羊绒网证实,仅供您参考